第八百章 父子两对账,越对越不对劲(求订阅!!)-《大明:如此贪的驸马,朕杀不得?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陈阿福苦笑:“周哥,我在布庄干了十年,攒下的钱连零头都不够。

    起初,朱标案头关于人口问题的奏章不过寥寥几封,夹杂在各地报喜的捷报中,并未引起他太多关注。他随手批复几句,便将这些奏章搁置一旁,继续处理其他政务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反应粮食短缺、土地兼并、流民暴动等问题的奏章如雪花般涌来,很快在龙案上堆叠成小山。

    朱标翻开一封来自河南巡抚的奏疏,上面详细描述了豪绅疯狂兼并土地,致使万千农户流离失所的惨状;再看另一封,大同总兵哭诉边疆兵力空虚,面对外敌侵扰无力抵抗。朱标眉头越皱越紧,将奏章重重拍在案上:“我大明的发展不是一直很好么?怎么这些问题却是越来越多了!”他在殿内来回踱步,心中满是困惑与焦虑,实在想不通为何繁荣表象下竟暗藏如此危机。

    带着满心疑问,朱标来到太乐宫给朱元璋请安。

    此时的朱元璋刚结束一场商业谈判,满脸疲惫与不满。见到朱标,他率先发起牢骚:“现在的老百姓真是挑剔,以前只要给碗饭吃,就能打一辈子的工,现在不光要给饭吃,钱给少了还不行,这做生意的成本太高了啊!”朱元璋一边说着,一边揉着太阳穴,言语间尽是无奈。

    朱标闻言,心中一动,连忙说道:“父皇,儿臣近日也正为此事烦恼。各地奏章不断,皆是反应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难题,情况十分棘手。”

    朱标神色凝重,上前一步,“河南奏报,豪强大户疯狂吞并土地,流民已达十万之众;大同卫所兵力短缺,面对鞑靼侵扰无力还击;江南米价飞涨,百姓怨声载道……”

    他每说一句,朱元璋的脸色便沉下一分。

    “荒唐!”朱元璋猛地站起身,龙袍扫落了一旁的镇纸,“新政推行以来,国库充盈,百姓安居乐业,怎会有如此乱象?”

    朱标咬了咬牙,从袖中抽出一叠奏章,双手呈上:“父皇请看。这些奏疏皆是各地官员亲笔所书,字字属实。儿臣起初也以为是个别地方治理不力,可随着奏章越来越多,才惊觉……”他声音发沉,“这并非偶然,而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危机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一把夺过奏章,快速浏览起来。看着看着,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,脸色由红转白。“粮食短缺、土地兼并、兵源不足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突然想起方才抱怨的用工难题,瞳孔骤然收缩。

    “标儿,”朱元璋缓缓抬起头,眼神中满是震惊与忧虑,“你说,商贾伙计索要高薪,与这些民生乱象,可有联系?”

    朱标深吸一口气,说出了心中思索已久的结论:“儿臣以为,根源皆在人口。这些年新政成效显著,人口暴涨,可土地、粮食、岗位却未能相应增加。人多而资源少,百姓为求生存,自然会争抢土地、索要薪资,乱象也就随之而生。”

    殿内陷入死寂,唯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。

    朱元璋踉跄着坐回椅子,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。

    他望着手中的奏章,想起年轻时征战天下的岁月,那时缺衣少食,却从未像今日这般,被看不见的危机逼到如此境地。

    “一场关乎国运的危机……”朱元璋低声重复着,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恐惧。

    朱标望着父亲佝偻的背影,心中涌起一阵酸涩,同时也明白,大明这艘巨轮,已然驶入了暗流涌动的险滩,而他们父子,必须找到破局之法。

    “快去叫哦不请欧阳伦过来!!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