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瀚特地前往探望,带去火器成功试制的消息。 “皇叔,听闻火器已大成,真乃大明幸事。” 朱标面色仍显苍白,却神情中多了几分生气。 “嗯。”朱瀚笑道,“你安心静养,这些事有我在,不会出岔。只是——”他语气一顿,低声道,“朝中有人暗动,我已盯上了。” 朱标目光微变,声音微弱却坚定:“皇叔,小心行事。父皇最忌人心不稳,若朝中误会你专权……那便麻烦了。” 朱瀚微微颔首:“我懂。但有些事,不做,天下便危。” 二人相视无言,心意却尽在眼中。 夜深时分,东宫外的花园寂静无声。 一名宫女悄悄潜行,怀中藏着一封信,正要走出偏门,却被突然而至的冷光冻结了动作。 “是谁派你送信?”锦衣卫的声音低冷,似从地底钻出。 宫女惊恐地跪倒,颤声道:“是……是陆大人让我送……他说……太子殿下病情……须密报给他……” “陆允之……呵。”暗卫冷哼一声,取走信件。展开一看,字迹娟秀,却暗藏密码。 送到朱瀚手中后,徐谦几息便解出——信中所述,竟是关于火器制造与太子病情的详细情报。 朱瀚将信纸放入烛火中,冷光映入眸底:“看来,该收网了。” 翌日清晨,朝堂之上。 朱元璋端坐龙椅,面色肃然。百官列立,文武俱静。 “陆允之、宋恕,近日你二人多次擅自调阅工部档案,可有此事?”朱元璋冷声问道。 陆允之脸色骤变,强作镇定:“陛下,臣等只是为审查工部账目,绝无他意。” 朱元璋冷笑:“审查账目?那为何你门下之人魏仁达偷取火器图纸,欲私送北地?” 满朝震动,众臣惊骇失色。 陆允之跪倒在地,声嘶力竭:“陛下冤枉!臣不知此事!” 朱瀚上前一步,拱手奏道:“陛下,此案证据确凿。魏仁达已亲口招供,并言此举系陆允之暗示。臣等谨呈口供为证。” 锦衣卫将供状呈上,朱元璋看罢,脸色铁青,冷喝:“来人——拖下,杖责四十,发锦衣卫狱!查清此案背后所有涉事者!” “遵旨!” 陆允之面如死灰,被拖行而出,口中还在喃喃:“是你……是你害我……朱瀚——” 朱瀚目不斜视,神色淡然。 朝堂上风声鹤唳。众臣低头噤声,无人敢言。 夜幕再临。朱元璋在御花园召见朱瀚。月光洒在石阶上,两人并肩而行。 “瀚弟,这次若非你察觉及时,恐火器之秘已落敌手。朕该谢你。” “皇兄言重。臣弟为国为家,理所当然。” 朱元璋微叹:“只是,朕也看得出,朝中势力蟠根错节,新法触动的,不止是门阀之利,更是旧秩序之根。朕年事渐高,日后大明还得靠你与太子。” 朱瀚垂目:“臣弟必不负皇兄所托。” 朱元璋望着那轮清月,沉声道:“朕欲立新军,以火器为主,号‘神机营’。由你暂摄统领,太子康复后再交还。此营须秘密筹建,不可惊动外界。” 朱瀚心头一震,拱手拜下:“臣弟领命。” 京城之中,工部的作坊内一片忙碌景象。 朱瀚亲自坐镇,指挥工匠们改进火器。 工匠们各司其职,有的打磨火铳的零件,有的调试火药的配比,每个人都全神贯注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 朱瀚看着眼前逐渐成型的火器,心中既有期待又有压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