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次日清晨,紫禁城奉天殿外,百官身着朝服,按品阶列队等候。天空阴沉,细雨霏霏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息。 淮西党一众官员交头接耳,眼神中透着不安与狠厉,而支持“朱记商号”的官员则神色淡定,静静等待朝会开始。 随着司礼太监尖锐的“有事早奏,无事退朝”声响起,早朝拉开帷幕。鸿胪寺丞孙文焕率先出列,跪倒在地,声音颤抖却又带着几分激昂:“陛下,太上皇!臣有本奏!自太上皇设立‘朱记商号’以来,天下议论纷纷。 暹罗贡使在国书中竟质疑我大明国库空虚,此乃我朝之耻!天子亲商,有失体统,还望陛下劝戒太上皇,莫要因一时之兴,坏了我大明的威严!” 此言一出,朝堂顿时炸开了锅。 支持“朱记商号”的官员纷纷反驳,双方争执不下。 这时,李善长拄着拐杖,缓缓走出班列。 他苍老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:“陛下,太上皇立国之初,便定下重农抑商之策,此乃稳固国本之基。如今太上皇亲自经商,与商贾争利,长此以往,农桑荒废,民心不稳,祖宗基业恐将动摇啊!”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,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龙椅上的皇帝和一旁坐着的太上皇朱元璋。皇帝眉头微皱,神色凝重,似乎在权衡利弊;而朱元璋则面色平静,眼神中却隐隐有怒意闪过。 欧阳伦见状,不紧不慢地出列,向皇帝和太上皇行礼后,朗声道:“陛下,太上皇!李太师所言差矣。太上皇当初重农抑商,是因当时局势所需。如今我大明国泰民安,推行招商制度,设立‘朱记商号’,正是为了开辟财源,造福百姓。‘朱记商号’承诺给盐工、船工涨薪,让他们摆脱困苦,此乃善举。若因所谓的‘祖制’而固步自封,才是真正的辜负了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!” “驸马爷这是强词夺理!”李善长气得浑身发抖,“商贾逐利,‘朱记商号’插手盐铁漕运,破坏朝廷秩序,日后必将尾大不掉!” 欧阳伦冷笑一声:“李太师口口声声说朝廷秩序,那敢问太师,通州粮仓被盗三十万石粮食,至今为何查无踪迹?各地税银不增反减,难道不是有人暗中操纵?‘朱记商号’按章程竞标,缴纳赋税,接受万民监督,何错之有?倒是某些人,打着祖制的旗号,行谋私之实!” 这番话如同一把利刃,直插淮西党要害。 淮西党官员们脸色涨红,却又无言以对。朝堂上的气氛剑拔弩张,一触即发。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,震得鎏金香炉里的檀香灰簌簌飘落。他缓缓站起身,明黄色龙袍上的团龙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腰间玉带扣的蟠龙雕饰几乎要戳进李善长的眉心:“李善长!你当年在滁州城替咱记账时,可曾想过有朝一日敢拿‘祖制’来堵咱的嘴?”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,李善长的枣木拐杖“当啷”落地。朱元璋两步跨下丹陛,龙靴碾过金砖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,手指几乎戳到李善长鼻尖:“重农抑商?你倒是说说,去年扬州大旱,是谁开仓放粮?是‘朱记商号’!今年漕运堵塞,是谁自掏腰包疏通河道?还是‘朱记商号’!你嘴里的‘祖制’,比得上老百姓锅里的米、身上的衣?” “祖制?咱就是祖制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