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哼!说得轻巧。制造火器需大量钱财物资,如今国库并不充裕,岂能如此挥霍?而新法实施,若引发门阀不满,导致天下大乱,谁负得起这个责任?”反对的大臣反驳道。 朝堂上再次陷入激烈的争论。 朱标与朱瀚站在一旁,心中焦急。 就在这时,朱元璋突然开口:“都别吵了!”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,众人皆看向朱元璋。 “朕知道,制造火器与实施新法,都是为了大明好。但此事确实需谨慎行事。标儿,皇弟,你们可有把握应对这些困难?”朱元璋问道。 朱标与朱瀚对视一眼,朱标上前一步说道:“父皇,儿臣与皇叔定当竭尽全力。材料被劫一事,已有线索,相信很快能追回材料。而工匠们对工艺的疑难,皇叔已亲自讲解,制造进度定能加快。至于新法实施,儿臣与皇叔会妥善处理与门阀的关系,避免引发动荡。” 朱元璋微微点头:“好!既然你们有如此决心,朕便再给你们一次机会。但若出现差错,休怪朕不讲情面。” 朱标与朱瀚心中一喜,急忙叩首道:“多谢父皇!儿臣/臣定不负父皇所托!” 离开朝堂后,朱标与朱瀚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 “标儿,此人必须严惩!否则,难以服众。”朱瀚说道。 朱标点头:“皇叔所言极是。但此人势力庞大,若冒然动手,恐引发朝堂动荡。我们需从长计议。” 两人经过一番谋划,决定先收集此人的罪证,待时机成熟,一举将其拿下。 而在工部,火器制造在朱瀚的指导下,进展顺利。 工匠们逐渐掌握了图纸中的工艺,制造出的火器部件也越来越精良。 与此同时,朱标与门阀代表的沟通也取得了初步成效。 一些开明的门阀代表认识到新法对大明长远的益处,表示愿意支持新法的实施,但希望在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。 朱标与朱瀚向他们保证,新法实施会兼顾各方利益,不会让任何一方受到不合理的损害。门阀代表听后,心中稍安。 然而,就在一切看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,意外再次发生。 一日,朱标正在东宫处理事务,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,紧接着便晕倒在地。 东宫顿时乱作一团,太监急忙去请太医。朱瀚得知消息后,立刻赶到东宫。 “标儿怎么样了?”朱瀚焦急地问道。 太医从内室走出来,脸色凝重:“王爷,太子殿下是劳累过度,又兼心神焦虑,导致身体虚弱晕倒。需好好调养,否则恐落下病根。” 朱瀚心中一紧,朱标为了火器制造与新法实施,日夜操劳,如今身体终于撑不住了。 “一定要用最好的药,给太子好好调养。若有任何闪失,你们担待不起!”朱瀚对太医说道。 太医急忙点头:“王爷放心,臣等定当竭尽全力。” 朱瀚走进内室,看着躺在床上的朱标,心中满是心疼与担忧。 他坐在床边,轻声说道:“标儿,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。大明还需要你,这些事务也离不开你。” 朱标微微睁开眼睛,看到朱瀚,虚弱地笑了笑:“皇叔……我没事……只是有些累了……休息一下就好……” 朱瀚握住朱标的手:“标儿,别太勉强自己。这些事,皇叔会帮你一起处理。你只管安心养病。” 朱标点了点头,又缓缓闭上了眼睛。 朱瀚离开东宫后,立刻召集自己身边的人,商议如何在这段时间内维持火器制造与新法实施的进度。 回到自己府中,朱瀚立刻将府中的谋士、工匠头目以及几位忠诚的将领召集到书房。众人围坐在一起,气氛略显凝重。 “如今太子病倒,朝堂局势又复杂多变,但火器制造与新法之事绝不能停。咱们得好好商议一番,如何在太子养病期间,维持好这两件事的进度。” 朱瀚面色严肃,目光扫视着众人。 一位谋士率先开口:“王爷,火器制造方面,目前工匠们虽已掌握部分工艺,但仍有不少难题。尤其是那火器的关键部件——火药填充装置与发射结构的精密衔接,一直未能达到理想效果。而新法实施,虽与部分门阀达成初步共识,可仍有不少顽固势力在暗中抵制,恐生变故。” 朱瀚微微皱眉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火器制造是重中之重,咱们先集中精力解决工艺难题。走,去工部,我亲自看看那火药填充装置与发射结构的问题。” 第(1/3)页